6月2日下午,我校在逸夫图书馆三楼会议室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交流会。校党委书记汪枫,党委副书记、校长汪建利,副校长胡家俊、胡善风出席会议。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文学院、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负责人及教授、博士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汪枫主持。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会代表围绕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畅谈学习心得。
教务处处长汪小飞表示,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应当承前启后、博采众长,推动民族性思想体系发展;要突出优势、创新理念,构建地方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立德立言、引领风尚,塑造精神文明典范。
科研处处长唐鑫生从立足岗位职能的角度,表示要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律、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特点,服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
文学院院长张小明在发言中说,要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应该强化四个落实,即:落实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落实创新的要求;落实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要求;落实学术研究要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的要求。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胡永政用鲜活生动的实例阐述了文化自信的意义,表明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了充分自信,中国文化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外国语学院院长黄立华在发言中表示,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引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之振奋,讲话既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思政部教授马勇虎说,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把握好马克思主义资源、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握好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要注重发展优势重点学科,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
汪建利在讲话中指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指导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学校将加大力度,振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汪建利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重点学科建设,认真履行学科职责,发挥好学科优势;要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阵地建设,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拓展相关项目的立项领域,提高项目质量。
汪枫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科学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他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方向意识;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提高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要切实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汪枫强调,全校上下要进一步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精心组织落实,努力营造我校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浓厚氛围,努力开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