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三五” 喜迎党代会】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以赛促练 ——新澳彩开奖直播“十三五”学科技能竞赛总结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01-04浏览次数:1538

2017年10月19日,我校学子孙伟、汪仕洋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勇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铜牌,实现了我省选手参加该项赛事以来奖牌“零”的突破;2019年8月29日,我校学子再传捷报,李军、严迪、温康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以油漆与装饰项目第4名、园艺项目第7名的成绩,分获大赛优胜奖;2019年9月25日,我校产品设计专业师生团队设计的作品《算术小火车》,获国际设计大赛德国红点奖;2020年4月29日,我校学子严力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二等奖;2020年1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圆满落幕,我校选手于飞龙、郝少宇,王雅斌分别斩获园艺、油漆与装饰项目金牌……“十三五”期间,我校学子在学科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喜报频传。这份充满喜悦与收获的亮丽成绩单,是学校多年来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坚定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所结出的丰硕成果。


 

 


 


以赛促教:着力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五年来,学校坚持“立德为先、立学为基、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培养基础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完善“教学、训练、竞赛、就(创)业”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委、行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嘱托,思想上重视、工作上突出学科技能竞赛。校领导高度重视以世界技能大赛为代表的竞赛工作,多次深入训练基地,了解训练情况,指导解决工作困难,人员、经费向竞赛工作倾斜;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落实组织协调责任,组织力量指导学生参加省教育厅公布的A、B类赛事。目前已经做到每个二级学院、每个专业都能组织学生参加一项以上学科技能竞赛。



强化激励措施。加强学科技能竞赛的制度保障,修订《新澳彩开奖直播大学生学科竞赛及成果管理办法》,对学科技能竞赛的类别、竞赛的组织与管理、经费支持与奖励措施予以明确规定。对于在学科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予以奖励。将学科技能竞赛组织情况纳入各二级学院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师生参赛热情;制定《新澳彩开奖直播“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保障、学分认证及管理、课程体系及内容作出系统安排,有力促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加强学科技能竞赛的经费支持,每年拨付专项经费,其中2020年该专项经费总额达到150万元,发放2019年度师生竞赛奖励金近70万元。

提升培养能力。以竞赛为契机,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以组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与安徽省人社厅、黄山市人社局、安徽润一生态建设有限公司的合作,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我校学子连获世界技能大赛、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大奖,取得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志性成果;以竞赛为平台,不断推进专业建设对接现代产业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创业就业需求。对接地方产业需求的工学、管理学等专业目前占比已经达到60%。旅游管理、园林、艺术设计、自动化等专业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不断提升;以竞赛为载体,连续选派44名教师赴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聘请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72人,其中8人获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称号。加强教师指导学科技能竞赛方面的教学成果总结。五年来,教师共获得以指导学科技能竞赛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油漆与装饰项目的刘元元老师获“2019 年度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称号,并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以赛促学:不断优化求真求实的严谨学风

五年来,学校广泛组织学生参加学科技能竞赛,学生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奖励2118项,其中国际级6项,国家一等奖30项,国家二等奖87项,国家三等奖185项,国家优秀奖8项,省级一等奖343项,省级二等奖588项,省级三等奖834项,省级优秀奖37项。成绩令人振奋,更为关键的是,通过竞赛有力促进了学风建设。

激发学习动力。加强思想引领,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为重点,激励青年学子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汇聚刻苦学习、青春报国的强大正能量。激励青年学子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构建长效的竞赛工作机制,竞赛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经费、有指导、有奖励,学生就业创业有出路。学生在参与竞赛过程中,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学习动力不断增强,不断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深入融合,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并进。我校毕业生由于实践技能好、动手能力强,在就业市场具有良好的竞争力。五年来,我校毕业生在安徽省、浙江、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区域就业平均占比89%以上。

扩大参赛比例。学校始终坚持学科技能竞赛工作不仅在点上要有突破,而且在面上要有覆盖。五年来,形成了二级学院初赛、校级、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等“金字塔型”竞赛工作梯次结构。对于省教育厅公布的A、B类赛事,二级学院均组织学生参加初赛,保障学生参与面。在二级学院初赛基础上,由职能部门和相关二级学院组织校级比赛,推荐优秀选手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对于省级以上赛事,学校组织集训指导,保障参赛质量。如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我校选派25名学生参加比赛,在B、C、D三个类别中均获一等奖,获奖学生涵盖我校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文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等7个学院。再如2020年12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安徽赛区获奖名单公布,我校共选派48名学生参加竞赛,共获得38项省级奖励,获奖率高达79.2%,获奖学生涵盖了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经济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10个专业。体育学院以舞龙舞狮、轮滑、球类等项目为重点,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特色,学校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持续提升。



注重学习交流。加强学科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学习交流。引进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进校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全方位指导。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见习实习,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建立教师应用能力工作站,安排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实践水平。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强指导力量,提升集体指导能力,提高竞赛水平。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效应,组织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学科技能竞赛奖项的学子,在全校开展先进事迹巡讲,分享参赛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及个人成长历程,在全校营造重视竞赛、参与竞赛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学生参赛,以赛促学,不断优化求真求实的严谨学风。



以赛促练:着力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

学校坚持以赛促练,坚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构建通识实践、学科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为一体的“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开展劳动教育、实验教学、工程训练、技能训练、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与创新训练等实践实训教学活动,着力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

保障实训条件。办应用型专业,加大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关键靠投入。多年来,学校重视实训条件建设。目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3.06亿元,建有379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全校开设实验课程486门,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课程441门,开出实验教学项目3353个。总投资1.68亿元、建筑面积3.53万平方米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中心主体部分已经封顶,该中心将成为我校“十四五”期间实习实训的新基地、创新创业的新平台。


 

 

 


建好实训平台。根据专业特点,通过多种方式组建实训平台,开展竞赛训练及创新创业活动。如我校实训基地——安徽润一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建立国家级的园艺、油漆与装饰项目的赛训基地。我校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共同建立酒店接待项目的赛训基地。组建创新实验室、化学工程实训中心、产品设计工作室、微电影创作基地、大学生电子信息技术创客空间、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实验室等,为学生参与竞赛及专业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



创新实训模式。推广学科技能竞赛经验,深入推进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如以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为依托,形成基地、选手、教练、翻译、裁判五位一体的竞赛训练组织与指导模式。旅游学院积极探索实践“边学边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注重发挥实训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以“项目制”创新实训方式。艺术学院实施“专业+导师工作室”的培养方式。结合专业特点和赛事要求的实训模式创新,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回首“十三五”,我校学科技能竞赛工作成绩斐然。展望“十四五”,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继续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力争使学科技能竞赛工作再创佳绩、再续辉煌。

 

(撰稿: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审核:教务处 张小明;责任编辑:宣传部 徐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