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十三五” 奋进新征程】建筑工程学院:传承徽派建筑文化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0-09-07浏览次数:557

  建筑工程学院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和工程造价四个专业。其中,建筑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为省级卓越工程计划专业,城乡规划和工程造价为省级新建设专业。该院办学特色鲜明,依托徽州地域特色文化,打造教学、科研、实践、交流平台,加深与海外合作院校的交流,支持师生进行海外研修,从理念、知识、能力和发展等方面构建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弘扬徽派建筑文化  构建特色教学科研体系

  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开设与徽派建筑紧密结合的特色课程,包括徽派建筑设计(1-6)、徽州古村落规划、徽州古村落实习、徽派建筑解析、古建园林概论、古建筑构造学、古建筑测绘、古建园林营造技术等十五门课程。编写并出版了《徽派建筑设计》等系列教材。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徽州建筑特色教学体系。同时,为打造徽州建筑特色,掌握徽州建筑的精髓,聘请十余名徽州建筑专家作为学院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为学生授课。


  该院根据学校“十三五”学科建设目标,结合自身特点,结合黄山市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了徽州建筑研究中心,设徽州建筑创作、徽州建筑工程技术、徽州传统聚落规划、村落可持续性发展与建设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初步形成了徽州建筑这一特色研究领域。近年来,该院获批徽文化类研究项目35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10项,发表徽文化相关论文43篇,出版《徽派建筑解析》《徽州传统村落规划研究》《乡村规划与乡土建筑设计研究》等专著3部。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初显   

  2015年以来,该院在三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教师工作站。每年选派教师进驻企业开展科学实践,拓宽教师队伍的应用型培养途径。目前,该院专职教师双能型比例已超过75%。鼓励教师参与地方城乡规划、建筑及景观设计,为政府企业提供项目咨询,协助相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该院教师承担并完成各类地方项目300余项。


 

 


  以赛代练,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赛事。2019年获各类奖项30项。其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成绩在省内高校中处于领先位置,连续三次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竞赛。积极指导大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2016年以来获国家级项目18项。为营造学生比赛氛围,该院定期组织开展院级专业竞赛活动,已有效组织开展建筑知识竞赛、建筑模型、结构设计、CAD技巧、空间构成、立体构成、建筑成图等7项品牌竞赛活动。



  采用“导师制”“项目制”等方式,将学生融入教师研究团队,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每名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将学生编入导师研究团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直接参与导师的项目设计及研究,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课堂上所学专业知识更接地气,直接为企业所用。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该院学生的就业率、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毕业生月收入水平、毕业半年内的稳定性等指标都名列全校前茅。



 推进国际合作交流  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

  以教师出国研修为途径,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选派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应用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学术访问、进修及合作研究;目前该院教师中有5人境外攻读博士学位、5人赴日本芝浦工业大学开展合作交流、1人赴台湾高雄科技大学研修学习、1人赴美国亚森斯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教师国外访学研修比例逐年提高。

  自2015年以来,该院与多个国家及地区高校开展合作交流。特别是与日本芝浦工业大学的校际合作,内容丰富,持续不断。5年来每年定期互派师生赴对方学校开展研修,双方围绕中日建筑开展学术交流、古建筑考察、参与地方申遗项目指导、课程合作等活动。中日教师参与34余人次,中日学生参与150余人次,师生参与面广,师生国际化视野拓宽显著。


 

 


  回首5年来的历程,建筑工程学院一直秉着“砥砺奋进,以徽为特”的精神,引领师生行走在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大路上。下一步,该院将继续巩固成果,推动特色发展,朝着建设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目标阔步前行!


(撰稿/供图 建筑工程学院 审核:建筑工程学院 范兴华;责任编辑:宣传部 徐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