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自成立以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院上下围绕深化转型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积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努力创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确保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注重理论学习,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
按照校党委统一部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师生集中收听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参加全校开展的“学习贯彻十九大同心共筑中国梦”师生万人大合唱比赛;分党委书记带领班子成员给学生上党课,宣讲十九大精神;积极开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宣讲,认真完成“两学一做”每个专题的自学和集中学习及讨论。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网络新媒体,即时推送“两学一做”相关学习内容。坚持二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缺席,不断提高党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
注重党员教育,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
该院现有师生党员89人,院党委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有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各项学习活动有声有色。
坚持对学生党员从严管理,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考核,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班级工作、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大积极分子培养力度,为组织发展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建立党员联系班级和宿舍制度,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及教育力度,有效地保障了培养质量。
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先后在全院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制度上和源头上预防腐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全体教工观看警示教育片,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知敬畏、明底线,进一步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
组织党员干部赴杨业功纪念馆、泾县云岭、黄山区谭家桥、黟县柯村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警示现场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
切实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校党建工作领导组制定的党建工作“三个清单”要求,完善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建工作汇报检查;按照学校修订的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和网络培训班,每年该院都要举办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参训学员数百人,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党性教育和基本知识教育。积极抓好组织发展工作,创新党员发展形式,开展述职答辩,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的学习、成长情况,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考察,也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意识。
按照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完成该院分党委的换届选举和基层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
注重加强工作研究,扎实推进群团工作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院分党委十分重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学生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工作的要求,从寝室到教室、从课内到课外,强调全程管理,学生的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行为规范管理、贫困学生资助、学习风气建设、上课与自习考勤、学生评优与奖励、毕业生的教育与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及组织发展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党校学习,努力提高学生受教育面;规范学生党支部建设,以支部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积极组织师生按照“转作风、强教风、优学风、树校风”建设年活动及“不忘初心强责任,深化内涵促发展”推进年活动要求参加各项活动。
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
突出“专业化”,倾力打造创新育人平台
积极联系相关企业,搭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平台,几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该院学子几年来在“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奖项近40项;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凌翔杯 ”安徽省机器人大赛大学组、“炜煌”杯安徽省大学生单片机应用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奖项数十项,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立足“地方性”,持续建设实践育人平台
立足地方,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积极搭建各类实践育人平台。分别与老街街道办事处和屯溪现代实验学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各项服务地方的志愿服务活动。每周给孩子们送去内容丰富有趣的“科技小屋”——科普小课堂,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利用暑假和周末期间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暑期三下乡”和其他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志愿服务工作也获得了学校多项奖励。
同学们在活动中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既主动承担了社会责任,又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实践育人目标的实现。
抓党建促建设,引领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四年来,该院党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开拓进取、主动作为,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该院各项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该院以黄山市数字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机械类专业为主导,与安徽理工大学签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获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并招生2届;获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并首届招生;专业就业率保持98%以上;对口率保持90%以上;大力推进省级科研平台建设,获批组建安徽省仿真设计与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正在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该院主导的两项工程应用学科竞赛突破国家奖项,获得成图大赛国家级团体二等奖和西门子工程应用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科研成果丰硕,获得新澳彩开奖直播首个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获得省市科研奖励;专利授权连年上台阶;该院教授汪洪峰入选皖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实现我校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零的突破。